
影视媒介传播特征与素养培育探讨论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影视媒介更以“载体膨胀”的方式侵入到新媒体领域,影视的传播途径不再局限于电视和电影院,出现了移动传媒、电脑网络视频、手机视频等多种传播方式,影视内容以被拆分成独立的“视频”单位进入传播环境。现在,在城市的任何地方,人们通过电脑、3G手机、ipad、车载电视等设备就可以观看到影视作品,而不必像从前那样要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体验影视剧中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要走进装修日益豪华的电影院去感受好莱坞大片所带来的视觉冲击,现代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成熟不断改变着旧有的观影模式,影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享受娱乐的最重要方式,甚至成了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影视媒介的无孔不入让人们无一例外地处于一种“媒介化生存”的状态之中,很难想象离开了影视媒介,世界将会变得怎样的无序与无趣;同时媒介化生存也导致了人对影视媒介的过度依赖,人们往往不加选择地将传媒世界所制造的“拟态环境”作为自己生存状态和生存目标的参照系统,将传媒提供的信息作为调整与修正自己行为以求生存发展的重要依据,并且注重将自己与传媒之间的融合程度作为衡量自身是否具有社会化特征的一项指标,以至于丧失了个人应有的个性和判断力,沦为媒介的附庸。因此,生活在影视媒介文化所制造的景观与仪式中的人们必须具备相应的媒介素养,学会“媒介化生存”。
影视媒介的传播特征
传播技术的现代化。一 ……此处隐藏1676个字……于我国的教育体制相对稳定,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内容还没有被完全纳入到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当中,目前我国的影视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同时,由于我国人均占有的媒介资源相当有限,很难开展公民自觉的媒介素养教育,导致目前我国的媒介教育行为还仅限于专业人士的自觉行为,主要教育对象为青少年群体,其他社会阶层及人群的参与程度极其有限,没有形成一定的社会规模和体系,总体效果差强人意。
实际上,从社会发展的长远眼光来看,影视媒介素养教育应该也必须成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通识教育。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日益媒介化的背景之下,正如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所说的那样:媒介文化已经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的过程,将每个人都裹挟其中。随着媒介接触群体日益多元化、民间化,每个社会成员都变成了媒介消费者,每个人都必须学会了解媒介、使用媒介,而媒介素养教育也要走出象牙之塔,走进社会普通民众当中,让普通民众也能了解作为一种传播媒介的电视电影是什么?有什么特点?生产流程是怎样的?谁在控制着节目的生产和传播?等等,使自己成为媒介的主动驾驭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能够制作媒介产品,利用媒介参与社会事务、行使自己的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
媒介化社会使人的生存与媒介紧紧相连,媒介已不只是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信息本身,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人们原有的媒介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断裂而产生新的盲点;由于媒介素养的匮乏而引发的不当的媒介接触行为导致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因此必须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媒介接触者获取、分析、评价、利用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使全体社会成员在其成长的各个阶段都能正确理解、积极参与、有效创造与传播信息,实现媒介素养教育的大众化。